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

 

China Gold Group Shihu Mining Co., Ltd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2022年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

首页标题    信息公开    公示公告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2022年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地块

2022年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

 

 

 

 

 

 

 

 

 

 

 

委托单位: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02210

 

 

 

 

 

 

 

 

 

项目名称: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地块

2022年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

委托单位: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

承担单位:

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核:

 

 定:

 

 

 

 

 

 

前言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湖公司1991年开始建设,并于1993年建成并投入生产。石湖公司最早由原河北省黄金公司经营,2007年末改制为有限公司,由中国黄金集团入主并控股。石湖公司位于石家庄市灵寿县陈庄镇龙门沟村,经营范围为黄金和有色金属矿的勘探、开采、选冶加工和产品销售。目前石湖公司包括两个采区(116采区、101采区)、一个选厂(位于101采区南侧2500m处)、一座充填站(位于101采区),两个尾矿库(其中湿排库正在履行闭库手续,干排库已停用)、三个锅炉房(办公区6t/h燃气锅炉、1012t/h燃气锅炉、充填站1t/h燃气锅炉)及办公区。选厂设有破碎、磨矿、浮选等车间及配套尾矿库一座。石湖公司的调查记录表分两部分:地块编码为1301261090007的地块包括选厂、办公生活区;尾矿库单独进行信息调查,尾矿库编码为1301264090403。其中,选厂、办公生活区占地面积34557.00m2,正门坐标为E114.052952°N38.634989°;尾矿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陈庄镇龙门沟村西北约250m,高程533m,正门坐标为E114.052952°N38.634989°石湖公司行业类别属于0921金矿采选,最新锅炉改造项目时间为2018年。

公司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本地块需进行自行检测工作。

为贯彻落实本次土壤污染隐患工作,防止和减少土壤污染事故的发生,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20215河北启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隐患排查方案编制工作20217河北启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本地块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结合隐患排查报告,20218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本地块2021年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检测方案202110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本地块2021年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检测报告。20226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本地块2022年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检测方案

202281-2日,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按照自行监测方案进行了现场采样,根据检测结果出具了自行检测报告,根据自行检测情况编制了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2022年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

调查地块布点基本信息概况见表1

1   调查地块布点基本信息概况

地块基本信息

地块名称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

企业类型

在产企业

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陈庄镇龙门沟村

行业类别

0921金矿采选

地块特征污染物

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银等重金属、pH、氰化物、TPH

土壤测试项目

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银等重金属、pH、氰化物、TPH

地下水测试项目

pH、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银、铍、硼、锑、钡、钼、铊、氰化物、TPH、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布点区域

116采区及废石场(单元A)、101采区及废石场(单元B)、2号井及废石场(单元C)、充填站(单元D)、尾矿库(单元E)、生产车间及原矿堆场(单元F)、库房(单元G)、背景单元

布点数量

12个土壤(含背景点)、4个地下水(含背景点)

单位基本信息

土壤隐患排查报告编制单位

河北启今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布点方案编制单位

河北交规院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采样单位

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分析测试单位(土壤)

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分析测试单位(地下水)

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自行监测报告编制信息

编制单位

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现场质控单位

河北省地矿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

张乃琦

方案编制人员

王琰涤

地块使用权人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

 

 

  1. 本年度自行检测方案主要内容
    1. 平面布置图

企业由北向南依次分布为116采区、101采区、选厂以及生活办公区。116采区、101采区内均设有废石堆场,101采区向东依次设有废石堆场和充填站;企业选厂内西北侧设有矿石堆场,厂区中部为选矿冶炼车间,锅炉房位于选矿冶炼车间南侧,库房设置在选矿冶炼车间东侧,库房南侧为生活办公区。公司总平面布置见下图。

1-1   调查地块平面布置

  1. 重点区域识别结果

根据自行监测方案,确定石湖公司布点区域为116采区及废石场(单元A)、101采区及废石场(单元B)、2号井及废石场(单元C)、充填站(单元D)、尾矿库(单元E)、生产车间及原矿堆场(单元F)、库房(单元G)、背景单元,8个区域布点单元识别表见表1-1,布点区域平面图见图1-2

1-1   重点监测区域识别表

区域编号

区域名称

识别依据

是否列为布点区域

单元A

116采区及废石场

116采区面积较大且运行时间较久,废石场无防渗,矿山废石的淋溶可能会产生土壤、地下水污染;矿山废石的淋溶可能会产生土壤、地下水污染据调查,并未发生过泄露。

特征污染物为:铬、铅、汞、镉、砷、锌、铜、银等重金属

单元B

101采区及废石场

101采区面积较大且运行时间较久,废石场无防渗,矿山废石的淋溶可能会产生土壤、地下水污染;矿山废石的淋溶可能会产生土壤、地下水污染据调查,并未发生过泄露。

特征污染物为:铬、铅、汞、镉、砷、锌、铜、银等重金属

单元C

2号井及废石场

用于废石的临时堆存。大气降水会对现场堆存的废石产生淋溶,淋溶液中的微量金属离子随地表径流进入土壤、地下水从而产生污染据调查,并未发生过泄露。

特征污染物为:铬、铅、汞、镉、砷、锌、铜、银等重金属

单元D

充填

充填站附近区域可能存在尾矿砂的遗撒,容易对周围土壤造成污染,随地表径流可能对周围地表水造成污染据调查,并未发生过泄露。

特征污染物为:铬、铅、汞、镉、砷、锌、铜、银等重金属

单元E

老尾矿库、新尾矿库

现有尾矿库分为新尾矿库(干堆场)和老尾矿库(湿排库)。新尾矿库位于老尾矿库下游坡面上,作为老尾矿库的坝坡加固体,对其坝坡进行加固。选厂产生的尾矿浆经过压滤形成尾矿砂(氰化尾矿和浮选尾矿),自然状态下堆积通过人工碾压形成坝体,尾矿砂产生的渗滤液可能对土壤、地下水产生污染,且现场踏勘过程发现尾矿库周边存在地下水监测据调查,并未发生过泄露。

特征污染物为:铬、铅、汞、镉、砷、锌、铜、银等重金属、氰化物

单元F

生产车间矿石堆

将原矿石用汽车从采场运往选厂,贮存于选厂的矿石堆。大气降水会对现场堆存的原矿石产生淋溶,矿石堆无防渗,淋溶液中的微量金属离子随地表径流进入土壤、地下水从而产生污染原生产工艺含有氰化、锌粉置换等工序,管线若发生跑冒滴漏,防渗层破损,其生产废水可能产生污染,因选矿冶炼车间位于选厂所在区域据调查,并未发生过泄露。

特征污染物为:铬、铅、汞、镉、砷、锌、铜、银等重金属氰化物

单元G

库房

库房位于选厂东部,该库房堆存有润滑油、齿轮油等,院内、外进行地面硬化,库房单元内部及周边20m范围内地面已全部采取无缝硬化,无裸露土壤的,故本次不布设表层土壤监测点

特征污染物为:TPH

 

1-2   布点区域分布图

  1. 土壤采样布点方案
    1. 布点数量

根据《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1209-2021将重点监测单元分为一类单元和二类单元。结合重点监测单元设别结果,按照布点原则,本地块共筛选出布点区域8处(单元A单元B单元C单元D单元E单元F单元G、背景单元),根据土壤采样点布点原则,116采区、生产车间及矿山堆各布设2个土壤点、101采区及废石场、2号井及废石场、充填站各布设1个土壤点布设、尾矿库面积较大布设4个土壤点,地块外部区域布设土壤背景点一个。因库房内库房单元内部及周边20m范围内地面已全部采取无缝硬化或其他有效防渗措施,无裸露土壤的,故本次不再布设表层土壤监测点。在本地块共布设土壤采样点12个,其中包括背景点1

    1. 点位位置

因石湖公司为在产企业,布点不得造成安全隐患和影响企业生产,布点尽可能布设在生产设施、污染泄漏点等接近疑似污染源区域;对于污染源附近不符合采样条件的区域,选择污染物迁移的下游方向布设采样点。

具体点位布设位置详见表1-4,采样点位示意图见图1-3

    1. 土壤采样点钻探深度

土壤采样孔的钻探深度一般应达到地下水初见水位或弱透水层;若地下水埋深大且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钻孔深度不超过15m本次调查地块位于山坡,土壤层厚浅,综合考虑本地块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暂定本项目土壤采样钻探至碎石层或基岩,最终钻探深度视现场地层情况具体确定,依据实际钻探情况再进行调整。结合《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麻地沟尾矿库扩容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2020年土壤自行检测报告,本次采样深度见表1-2

1-2   土壤点位采样深度

点位编号

布点位置

计划钻探深度

AT1

116采区废石场东南15m

暂定3层,因本地块位于山区,最终采样深度视现场地层情况及钻探情况而定,样品采集数量依据实际钻探情况进行调整

AT2

116采区废石场东南26m

BT1

锅炉及废石场东侧15m

CT1

废石场西侧3m

DT1

充填站东侧

ET1

旧尾矿库下游西南侧36m

ET2

旧尾矿库浓密池下游25m

ET3

新尾矿库东北侧11m

ET4

新尾矿库南侧监测井附近

FT1

生产车间下游50m

FT2

矿石堆场西侧11m

BJ

厂区北侧650m

    1. 土壤采样点采样深度

根据《河北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及地下水 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原则上每个采样点位至少在3个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土壤采样应以表层0~0.5m存在污染迹象或现场快速检测识别出污染相对较重的位置、终孔附近采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发现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速测异常位置,增加采样数量。有水泥防渗层的地方以防渗层以下0m,结合场地地勘资料和21年自行检测材料,本次采样土壤采集样品深度及数量见下表。

1-3   本次采样土壤采集样品深度及数量

点位编号

布点位置

采样深度(m)

样品数量

理由

单元A

116采区及废石场AT1

0-0.3

1

0.5米为碎石或基岩

116采区及废石场AT2

0-0.4

2

1..5米为碎石或基岩

1.4-1.6

单元B

锅炉及废石场BT1

0-0.3

1

0.5米为碎石或基岩

单元C

2号井及废石场CT1

0-0.4

1

0.5米为碎石或基岩

单元D

锅炉、煤场及充填站DT1

0-0.4

2

1.0米为碎石或基岩

0.6-0.8

单元E

尾矿库西北侧ET1

0-0.3

1

0.5米为碎石或基岩

尾矿库浓密池下游ET2

0-0.3

1

0.5米为碎石或基岩

尾矿库东北侧ET3

0-0.3

1+1(平行样)

0.5米为碎石或基岩

尾矿库南侧监测井附近ET4

0-0.4

2

2.0米为碎石或基岩

1.8-2.0

单元F

选矿冶炼车间下游FT1

0-0.4

1+1(平行样)

0.4米为碎石或基岩

选厂矿石堆场FT2

0-0.3

3+1(平行样)

4.0米为碎石或基岩

1.9-2.1

3.8-4.0

2.1-2.3

2.8-3.0

BJ

背景点

0-0.3

1

背景点

项目地块采样点分布图

116   采区点位布设

101   采区点位布设

2号井及废石场

充填站

尾矿库点位布设

厂区内及库房点位布设

1-3    土壤采样点布设图

 

  1. 地下水采样布点方案
    1. .布点数量

根据《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每个存在地下水污染隐患的重点设施周边或重点区域应布设至少1个地下水监测井。具体数量可根据设施大小或区域内设施数量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结合地块平面布置情况和地块水文地质条件,本地块共布设地下水采样点4个,分别位于尾矿库、选矿冶炼车间和库房以及背景单元

    1. 点位位置

本地块不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补给区或距离上述敏感区1km范围内,综合考虑地块地下水埋深较浅(根据地块调查信息表,该地块地下水埋深为5.6m),该地块设置地下水采样点。结合地块平面布置情况和地块水文地质条件,本地块共布设地下水采样点4个,分别位于尾矿库、选矿冶炼车间和库房以及背景点;因本地块位于山区,采区大部分为基岩裸露,仅沟谷有第四系土层存在,厚度薄,海拔高,属透水不含水。故116采区及废石场、101采区及废石场不再设置地下水采样点。地下水布点点位位置见 1-4,采样点位示意见图1-4

1-4   本次采样地下水点位位置

区域编号

点位编号

点位坐标

布点位置

布点依据

尾矿库

(单元E)

ES1

东经:114.05012

北纬:38.640087

尾矿库下游

尾矿砂(氰化尾矿和浮选尾矿))可能产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选矿冶炼车间

(单元F)

FS1

东经:114.052030

北纬:38.636570

选矿冶炼车间下游

原生产工艺含有氰化、锌粉置换等工序,生产废水管线破损可能导致该区域产生地下水污染

库房

(单元G)

GS1

东经:114.052719

北纬:38.636772

库房附近区域

库房堆存有润滑油、齿轮油等,院内硬化,利用已有监测井监测地下水是否因石油烃的地表渗入影响地下水

背景点区域

BJ1

东经:114.054375

北纬:38.646560

背景点

背景点,位于地块上游,不被地块生产活动所影响的区域,表土裸露区域。

1-4   采样点位分布图

    1. 地下水采样点钻探深度

地下水采样井以调查第一层的稳定潜水含水层为主。若潜水层厚度大于3m时,采样井深度至少达到地下水初见水位以下3m,根据地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其地下水埋深5.6m左右,设计深度为稳定水位以下不小于三米。

因本地块位于山区,地下水采样点均位于尾矿库及选厂所在区域,综合考虑本地块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因此本次地下水采样井深度设计为钻探至浅层含水层底板,最终孔深视地层及水量情况具体确定,依据现场钻探情况再进行调整。

    1. 地下水采样点采样深度及采样数量

地下水样品采集深度监测井稳定水位水面以下0.5m,本次采样共采集4个地下水样品。

  1. 现场点位核实

在初步编制完成布点采样方案后,项目实施单位再次对疑似污染地块进行现场踏勘,同时征求企业意见,并逐一核实所布设的土壤和地下水采样点合理性,重点对地下隐蔽工程(包括各种地下管线、罐体、沟渠等)进行现场核实。选定的取样位置核实无误后已在现场标记(钉桩)钻孔位置,且在现场利用RTK、全站仪测量坐标信息和高程等内容,最终各方签署布点采样点位现场确认表。采样点位现场确认见下表。

1-4   采样点位现场确认

AT1 镜像北

AT1 镜像西

东经:114.068004北纬:38.664459

AT2 镜像南

AT2 镜像西

东经:114.068079北纬:38.664388

BT1 镜像北

BT1 镜像东

BT1 镜像南

BT1 镜像西

东经:114.062961北纬:38.657111

CT1 镜像北

CT1 镜像

CT1 镜像南

CT1 镜像西

东经:114.061717北纬:38.652229

DT1 镜像北

DT1 镜像东

DT1 镜像南

DT1 镜像西

东经:114.066850北纬:38.651067

ET1 镜像北

ET1镜像东

东经:114.046523北纬:38.641453

ET2 镜像

ET2镜像东

东经:114.046499北纬:38.640963

ET3 镜像北

ET3镜像东

ET3 镜像南

ET3 镜像西

东经:114.049978北纬:38.642428

ET4 镜像北

ET4镜像东

ET4 镜像南

ET4 镜像西

东经:114.05012北纬:38.640087

FT1 镜像北

FT1镜像东

FT1 镜像南

FT1 镜像西

东经:114.049944北纬:38.637348

FT2 镜像

FT2 镜像

东经:114.049944北纬:38.637348

BJ镜像北

BJ镜像东

BJ镜像南

BJ镜像西

东经:114.054375北纬:38.646560

 

  1. 土壤测试因子
    1. 基本原则

环办土壤函(2018924号中关于土壤测试项目原则:在初步采样调查阶段,土壤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包括《土壤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必测项目,基础信息调查阶段确定的特征污染物在必测项目外,且有测试方法的,原则上也需要测定。

    1. 河北省确定原则

根据《河北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及地下水 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土壤检测因子的确定方法为:

1)基本因子,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表1中的45项基本项。企业首次开展自行监测时应包括基本因子,后续每五年为一个周期测试一次。

2)特征因子,指本企业的特征污染物,每年至少测试一次。特征污染物应根据原辅材料和产品、排污许可证报告、环评报告、清洁生产报告、学术文献等资料,以及结合该行业的特有污染物综合确定,做到应纳尽纳。排污许可证报告、环评报告等资料中出现的污染物未纳入测试因子的,应说明原因。

3)超筛选值因子,指基本因子检测结果超出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的因子,每年至少测试一次

    1. 土壤测试项目的确定

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经过现场踏勘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对地块进行污染识别,增加了铬和总石油烃,识别出该地块特征污染物有: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石油烃氰化物,共14项。

对该地块信息调查阶段确定的特征污染物和本次识别出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对比,经过与实验室沟通,确定没有检测方法的,本次调查不再检测。

1-5   土壤样品分析检测项目情况一览表

项目涉及特征因子

2021年自行监测报告中超标因子

超过背景值,且占标率30%

本次确定的最终测试项目

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银等重金属、pH、氰化物、TPH

/

铬、铅、汞

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银等重金属、pH、氰化物、TPH

  1. 地下水测试因子
    1. 河北省确定原则

根据《河北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及地下水 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地下水检测因子的确定方法为:

1)基本因子,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表1中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共35项常规指标。企业首次开展自行监测时应包括基本因子,后续每五年为一个周期测试一次。

2)特征因子,指本企业的特征污染物,每年至少测试一次。

3)超标因子,指基本因子检测结果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类限值,每年至少测试一次。

    1. 地下水测试项目的确定

根据本次现场踏勘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2019年信采工作信息2020年土壤自行检测报告以及2021年土壤自行监测报告,调查地块特征污染物没有变化。

该地确定的特征污染物为: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六价铬、银等重金属、氰化物、TPH,共13

1-6   地下水样品分析检测项目情况一览表

项目

特征污染物

项目特征污染物

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银等pH、重金属、氰化物、TPH

2021年自行监测报告中超标污染物

总硬度、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附录F.1”且除2021年自行监测已检测过且未超标的项目

铍、硼、锑、钡、钼、银、铊、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超出前年检测数据30%且占标率30%

铜、锌

最终确定的特殊污染物

pH、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银、铍、硼、锑、钡、钼、铊、氰化物、TPH、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1. 测试方法与检测实验室
    1. 实验室的选择

本次自行检测实验室为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已通过CMA认证,具备相应监测项目的资质认定

    1. 分析测试方法的选择
      1.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及检出限

本地块土壤样品测试项目的评价标准依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0中的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本次土壤样品测定由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分析。分析测试方法检出限见下表。

1-7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检出限

序号

检测因子

分析方法及依据

检出限(mg/kg

1

pH

HJ 962-2018

/

2

GB/T 22105.2-2008

0.01

3

GB/T 17141-1997

0.01

4

铬(六价)

HJ 1082-2019

0.5

5

HJ 491-2019

1

6

GB/T 17141-1997

0.1

7

GB/T 22105.1-2008

0.002

8

HJ 491-2019

3

9

HJ 803-2016

0.04

10

HJ 491-2019

1

11

氰化物

HJ 745-2015

0.01

12

石油烃(C10-C40

HJ 1021-2019

6

13

HJ 803-2016

0.4

14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5.17.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16ug/L

15

HJ 491-2019

4

 

 

      1. 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及检出限

本地块地下水测试项目为:表1中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共35项常规指标以及镍、镉、钴、银TPH。样品测试项目的评价标准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水限值指标。本次地下水样品测定由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分析。分析测试方法与检出限见下表。

1-8   地下水样品分析方法一览表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出限

单位

1

pH

HJ 1147-2020

——

——

2

浑浊度

HJ 1075-2019

0.3

NTU

3

总硬度

GB/T5750.4-2006

1.0

mg/L

4

溶解性总固体

GB/T5750.4-2006

4

mg/L

5

HJ 700-2014

0.12

μg/L

6

HJ 694-2014

0.04

μg/L

7

HJ 700-2014

0.09

μg/L

8

HJ 700-2014

0.67

μg/L

9

HJ 700-2014

0.12

μg/L

10

HJ 700-2014

0.08

μg/L

11

HJ 700-2014

0.06

ug/L

12

HJ 700-2014

0.05

μg/L

13

HJ 700-2014

0.03

μg/L

14

HJ 700-2014

0.11

μg/L

15

六价铬

GB/T 5750.6-2006

0.004

mg/L

16

HJ 700-2014

0.04

μg/L

17

HJ 700-2014

0.02

μg/L

18

HJ 700-2014

0.09

μg/L

19

HJ 700-2014

0.12

μg/L

20

HJ 700-2014

0.09

μg/L

21

HJ 700-2014

0.03

μg/L

22

HJ 700-2014

0.01

μg/L

23

氰化物

GB/T 5750.5 -2006

0.002

mg/L

24

TPH

HJ894-2017

0.01

mg/L

25

α放射性

HJ 898-2017

4.3×10-2

Bq/L

26

β放射性

HJ 898-2017

1.5×10-2

Bq/L

  1. 评价标准及风险筛选值

本次调查地块为在产企业,本地块土壤筛选值对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 13/T 5216—2020)》中的第二类用地标准;地下水筛选值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2017III类水标准进行。具体土壤筛选值见 1-9

1-9   本地块土壤风险筛选值

序号

检测因子

筛选值2类)mg/kg

标准来源

1

pH

/

/

2

60

GB 36600-2018

3

65

4

铬(六价)

5.7

5

18000

6

800

7

38

8

900

9

70

10

氰化物

135

11

石油烃(C10-C40

4500

12

10000

广东深圳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DB4403/T67-2020

13

10000

DB 13/T 5216—2020

14

2418

15

2500

DB11/T811-2011

1-10   本地块地下水风险筛选值

序号

项目

评价标准

标准来源

1

pH

6.5≤pH≤8.5

GB/T 14848-2017

2

浑浊度/NTU

≤3

3

总硬度(mg/L

≤450

4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5

锰(mg/L

≤0.10

6

铜(mg/L

≤1.00

7

锌(mg/L

≤1.00

8

氰化物(mg/L

≤0.05

9

汞(mg/L

≤0.001

10

砷(mg/L

≤0.01

11

镉(mg/L

≤0.005

12

六价铬(mg/L

≤0.05

13

铅(mg/L

≤0.01

14

(mg/L)

≤0.02

15

(mg/L)

≤0.05

16

(mg/L)

0.05

17

≤0.002

18

≤0.5

19

≤0.005

20

≤0.70

21

≤0.07

22

≤0.0001

23

α放射性

≤0.5Bq/L

24

β放射性

≤1.0Bq/L

25

石油烃(mg/L)

≤1.2

沪环土[2020]62文,附件5

26

/

/

 

 

  1. 土壤采样
    1. 土壤钻探

本地块内共12个土壤监测点位,其中BJAT1BT1CT1DT1ET1ET2ET3采用手工钻;AT2ET4FT1FT2采用SH150冲击钻,钻孔开孔直径为127mm,土壤样品采集孔最大钻探深度为3.8m

土孔钻探按照钻机架设、开孔、钻进、取样、封孔、点位复测的流程进行,具体如下:

1)钻机架设:清理钻探作业地面,铺设蛇皮塑料布,架设钻机(无浆液钻进型钻机),设立警戒线;

2)开孔:清洗钻头(清洗废水集中收集),开孔直径为146mm,开孔深度超过钻具长度。每次钻进深度为50cm,全程套管跟进,岩芯平均采取率不小于70%;不同样品采集之间均对钻头和钻杆进行了清洗(清洗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置,开孔过程需对开孔点位进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拍照记录;

3)取样:需采用土壤取样器进行样品取样采集重金属及无机物时,将土壤取样器中土壤放入托盘中。样品采集后对包装容器进行封口处理。钻孔过程及样品采集过程中由采样记录员按照要求填写 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见附件),并对钻孔作业中套管跟进、现场快筛、原状土样采集等进行拍照等环节进行拍照记录(见附图)。

4)封孔:钻孔结束后,地面下50cm全部用直径为20mm~40mm的采用优质无污染的膨润土球进行封孔,并清理恢复作业区地面。

5)点位复测:使用定位设备对钻孔的坐标进行复测,记录坐标和高程。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土壤统一收集和处理,对废弃的一次性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按照一般固体废物处置要求进行收集处置。

各环节典型照片如下:

 

使用前采样设备、采样容器

工作区布置情况

钻进

套管跟进

重金属采样

样品编码

岩芯

样品装箱

封孔完成

点位复测

  1. 现场检测

钻探过程中,需利用现场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检测,并根据现场快速检测结果辅助筛选送检土壤样品。根据地块污染情况,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土壤重金属进行快速检测。将土壤样品现场快速检测结果记录于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

1)现场检测仪器使用前应按照说明书和设计要求校准仪器,根据地块污染情况和仪器灵敏度水平设置XRF等现场快速监测仪器的最低检测限和报警限。

2XRF操作流程:

检测前将XRF开机预热15min

用采样铲在取样相同位置采集土壤置于聚乙烯自封袋中,检测样品水分含量小于20%,并清理土壤表面石块、杂物,土壤表面应该尽量平坦,压实土壤以增加土壤的紧密度,且土壤样品厚度至少达到1cm,得到较好的重复性和代表性;

XRF检测窗口尽量贴近土壤表面进行检测,且土壤表面要完全覆盖检测窗口,以保证检测端与土壤表面有充分接触;

检测时间为90秒,读取检测数据并记录。

本次监测过程中所使用的现场检测仪器类型、仪器最低检测限和报警限详见下表。

2-1   现场检测设备情况

仪器名称

型号

最低检测限

报警限

便携式XRF

EDX3600

2ppb

--

本地块现场检测结果见下表。

 

2-2   地块土壤现场检测汇总表

样品名称

检测深度(m

检测结果

XRFmg/kg

As

Cd

Cr

Cu

Pb

Hg

Ni

Mn

Zn

Co

Sr

AT1005

0.5

9.976

0.086

42.879

27.646

13.504

0.006

19.782

728.705

61.273

11.364

410.901

AT2005

0.5

7.109

0.169

73.005

28.35

31.569

0.075

33.468

743.166

97.496

14.699

155.964

AT2010

1

11.861

0.151

57.006

28.903

18.885

0.021

31.616

757.362

79.855

13.027

262.013

AT2015

1.5

8.151

0.126

73.733

25.339

24.11

0.032

31.752

510.304

63.461

13.885

168.261

AT2020

2

7.374

0.161

41.674

26.679

13.795

0.005

19.834

679.671

62.691

11.516

403.304

AT2025

2.5

7.191

0.139

41.391

27.187

13.647

0.006

19.59

645.443

63.23

10.841

414.142

BT1005

0.5

6.941

0.129

58.818

21.003

24.212

0.053

25.357

570.65

67.065

11.021

178.808

CT1005

0.5

7.061

0.101

73.608

26.055

24.892

0.022

31.876

526.125

63.161

13.455

166.91

DT1005

0.5

6.999

0.065

57.424

21.067

24.824

0.038

25.296

597.423

67.733

11.907

171.024

DT1010

1

5.889

0.279

68.755

26.522

29.532

0.053

32.867

635.494

94.07

14.134

140.647

ET1003

0.3

6.759

0.293

19.378

9.673

0

0

3.795

109.477

72.217

7.895

57.266

ET2005

0.5

12.407

0.078

22.742

57.025

21.709

0.121

16.458

357.184

166.161

11.831

117.47

ET3005

0.5

12.601

0.175

59.019

29.577

19.156

0.016

31.536

789.561

80.551

13.135

245.825

ET4005

0.5

4.844

0.216

46.826

31.592

79.55

0

22.871

766.012

236.435

9.859

359.517

ET4010

1

7.901

0.08

35.292

34.263

39.172

0

26.034

726.357

336.309

12.202

348.127

ET4015

1.5

3.53

0.13

47.264

43.716

51.709

0

13.36

1619.661

370.256

9.939

442.385

ET4020

2

13.04

0.541

90.037

51.9

39.091

0.087

43.906

1039.401

129.375

19.176

158.168

FT1005

0.5

11.997

0.186

56.839

30.016

18.409

0.014

31.202

740.858

74.907

12.652

228.437

FT1010

1

7.671

0.096

74.799

24.717

24.68

0.03

32.676

557.718

59.336

14.511

175.875

FT1015

1.5

11.349

0.223

79.218

31.609

27.482

0.049

37.862

866.087

99.321

16.33

162.079

FT1020

2

5.006

0.154

68.865

27.064

29.5

0.086

32.253

747.2

95.54

14.606

157.591

FT1025

2.5

7.322

0.127

71.594

25.244

24.706

0.027

32.303

506.318

58.211

13.919

158.332

FT1030

3

6.918

0.115

73.834

26.56

23.913

0.016

31.511

504.385

58.84

13.578

164.008

FT1035

3.5

6.814

0.148

57.175

20.899

23.692

0.052

24.572

549.876

62.665

11.368

171.491

FT2005

0.5

0.986

0.111

57.017

43.422

26.992

0

37.097

936.598

185.36

21.699

214.813

FT2010

1

1.287

0.1

79.096

51.494

31.663

0

39.823

986.722

225.036

23.172

241.852

FT2015

1.5

2.582

0.078

67.841

59.516

15.196

0.054

34.2

1167.819

153.33

26.057

195.704

FT2020

2

0.402

0.302

70.171

52.588

11.576

0

30.182

984.609

119.721

23.169

176.417

FT2025

2.5

13.164

0.303

91.761

52.095

39.959

0.08

42.502

929.52

139.547

19.058

150.463

 

现场快检照片如下:

XRF快速检测

  1. 样品采集
    1. 土壤其它重金属样品采集

类土壤样品的测试项目为: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铬、六价铬、银、总石油烃、氰化物、pH

1)采样器基本要求

用采样铲进行采集,不应使用同一采样铲采集不同采样点位或深度的土壤样品。

2采样量每份其它重金属土壤样品共需采集500毫升玻璃瓶2

3)采样流程

使用采样铲直接从原状取土器中采集其它重金属土壤样品,并转移至500毫升玻璃瓶。

4)样品贴码

土壤装入玻璃瓶,将现场打印好的编码贴到玻璃瓶中央位置。

5)样品临时保存

零下4度保存,本次为方便运输,将自封袋样品与其他样品一同存放在保温箱内

    1. 平行样采集

本地块共采集平行样品3组,不少于地块总样品数的10%平行样品需要采集2份(检测样、平行样各1份)。

土壤平行样采集均与原样分别同时进行采集具体采集如下:

1其它重金属平行样采集采用四分法进行。将本采样位置剩余土放在清洁的塑料布上,揉碎、混合均匀,以等厚度铺成正方形,用清洁的采样铲划对角线分成四份,随机选取其中任意三份进行样品采集。采集容器、采样量、保存方式等均与原样一致,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也应一致,并在采样记录单中标注平行样和对应的检测样品编号。

2土壤样品采集拍照记录

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要针对采样工具、采集位置、样品瓶编号、盛放柱状样的岩芯箱、现场检测仪器使用等关键信息拍照记录,每个关键信息至少1张照片,以备质量检查。

3其他要求

土壤采样过程中应做好人员安全和健康防护,佩戴安全帽和一次性的口罩、手套,严禁用手直接采集土样,使用后废弃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统一收集处置;采样前后应对采样器进行除污和清洗,不同土壤样品采集应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污染。

取样照片如下

金属和无机物样品采集

采集样品临时保存

    1. 土壤样品汇总

本地块共采集20个土壤样品,包括2平行样品,采样深度、土层性质、样品编码、采样日期详见下表。

 

2-3   地块土壤样品汇总表

序号

点位编号

采样深度(m

土层性质

样品编码

平行样编码

采样日期

备注

1

AT1

0.3

杂色碎石土

AT1003

 

2022.8.1

 

2

AT2

0.5

杂色碎石土

AT2005

 

2022.8.2

 

3

2.4

杂色碎石土

AT2024

 

2022.8.2

 

4

BT1

0.3

杂色碎石土

BT1003

 

2022.8.1

 

5

CT1

0.4

杂色碎石土

CT1004

 

2022.8.1

 

6

DT1

0.5

杂色碎石土

DT1005

 

2022.8.1

 

7

1

全风化基岩

DT1010

DT1011-P

2022.8.1

 

8

ET1

0.3

杂色碎石土

ET1003

 

2022.8.3

 

9

ET2

0.3

杂色碎石土

ET2003

 

2022.8.3

 

10

ET3

0.3

杂色碎石土

ET3003

 

2022.8.3

 

11

ET4

0.5

杂色粗砂

ET4005

 

2022.8.2

 

12

2.2

杂色粗砂

ET4022

 

2022.8.2

 

13

FT1

0.5

黄褐色素填土

FT1005

 

2022.8.2

 

14

2

黄褐色粉土

FT1020

 

2022.8.2

 

15

3.8

黄褐色粉土

FT1038

 

2022.8.2

 

16

FT2

0.5

杂色碎石土

FT2005

FT2006-P

2022.8.2

 

17

2.2

杂色碎石土

FT2022

 

2022.8.2

 

 

 

 

  1. 实际土壤采样与自行监测方案对比
    1. 采样点对比

本次采样点位完全按照采样自行监测方案点位进行采样,方案编制阶段现场点位照片与实际钻孔位置照片对比情况见下表:

方案编制阶段现场点位照片与实际钻孔位置照片对比情况。

方案编制阶段

AT1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AT2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BT1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CT1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DT1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ET1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ET2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ET3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ET4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FT1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FT2

实际钻孔位置

方案编制阶段

BJ

实际钻孔位置

    1. 采样终孔深度对比

由于调查地块位于山上,本次采样方案钻探采样终孔深度均为强风化层或碎石土层,根据实际采样情况,本次采样终孔深度均为强风化层(基岩)或碎石土层,采样终孔深度较与采样方案一致

 

  1. 地下水样品采集
    1. 地下水采样井建设

地块内共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地块外设置1个地下水对照监测点位,本次采样井均利用2021年建井,不再新建水井

  1. 地下水采样
    1. 地下水采样点位

3-1   地块地下水采样井一览表

序号

点位编号

位置

是否长期监测井

井水深度m )

采样日期

1

ES1

东经:114.05012

北纬:38.640087

16.85

2022.8.4

2

FS1

东经:114.052030

北纬:38.636570

7.2

2022.8.4

3

GS1

东经:114.052719

北纬:38.636772

4.5

2022.8.4

4

BJ1

东经:114.054375

北纬:38.646560

5.9

2022.8.4

    1. 采样前洗井

本次采样前洗井采用贝勒管进行洗井,贝勒管汲水位置为井管底部,并控制贝勒管缓慢下降和上升,洗井水体积达到35倍滞水体积

洗井照片如下

洗井作业

 

    1. 地下水样品采集
  1. 采样洗井达到要求后,测量并记录水位,若地下水水位变化小于10cm,则可以立即采样;若地下水水位变化超过10cm,待地下水位再次稳定后采样,若地下水回补速度较慢,在洗井后2h内完成地下水采样。若洗井过程中发现水面有浮油类物质,需要在采样记录单里明确注明

地下水样品采集使用贝勒管,采样深度为稳定水位以下0.5m处。

本次地下水样品采集情况详见下表。

3-2   地下水样品分装容器、保护剂、采集量情况

序号

检测项目

采样体积

ml

容器

保护剂

保存期限

样品保存

条件

样品运输

方式

1

浑浊度

100

G/P

——

12h

避光冷藏

车辆运输,车载冰箱保存

2

PH

100

G/P

——

12h

避光冷藏

3

总硬度

100

G/P

——

24h

避光冷藏

4

溶解性总固体

200

G/P

——

2 h

避光冷藏

5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6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7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8

1000

G/P

水样为中性,按每升水样中加入5ml盐酸

14d

避光冷藏

9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0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1

六价铬

500

G/P

加氢氧化钠调节PH约为8

24 h

避光冷藏

车辆运输,车载冰箱保存

12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3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4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5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6

TPH

1000

G

加盐酸酸化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7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8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9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20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21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22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23

α放射性

500

P

加入适量盐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24

β放射性

500

P

加入适量盐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2)对于未添加保护剂的样品瓶,地下水采样前需用待采集水样润洗2~3次。

3)地下水装入样品瓶后,将样品信息写入标签内,贴到瓶体上,并在记录单上记录样品编码、采样日期和采样人员等信息。地下水采集完成后,样品瓶用泡沫塑料袋包裹,并立即放入现场装有冷冻蓝冰的样品箱内保存。

5)地下水平行样采集:本次采集地下水样品6份(含平行样、质控样),按照平行样应不少于地块总样品数的10%的要求,共采集平行样1份,质控样1份,5份送检测实验室,1份质控样送至质控实验室。

6)地下水采样过程中应做好人员安全和健康防护,佩戴安全帽和一次性的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手套等),废弃的个人防护用品等垃圾集中收集处置。

7)地下水样品汇总

本地块共采集地下水样品4个(包含1个平行样)。

地下水洗井及样品采集照片如下:

现场检测

地下水取样

地下水取样

地下水样品保存

  1. 实际地下水采样与自行监测方案对比

本次地下水采样点位、深度、因子完全按照采样自行监测方案进行采样。

 

  1. 样品保存与流转 
    1. 样品保存
      1. 土壤样品保存

土壤样品保存方法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相关技术规定执行。样品保存时间执行相关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规定。土壤样品保存、采样体积技术指标见 4-1

样品保存包括现场暂存和流转保存两个主要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根据不同检测项目要求,应在采样前向样品瓶中添加一定量的保护剂,4在样品瓶标签上标注样品有效时间。

2)样品现场暂存。采样现场需配备样品保温箱(内置冰冻蓝冰)和车载冰箱。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存放至车载冰箱内,样品采集当天不能运送(或寄送)至实验室时,样品需用冷藏柜在4℃温度下避光保存。

3)样品流转保存。样品应保存在车载冰箱内运送到实验室,样品的有效保存时间为从样品采集完成到分析测试结束。

4-1   土壤样品的保存方法

序号

样品分类

检测项目

采样容器

是否添加保护剂

样品运输方式

保存期限

1

重金属无机

合并采样,500ml 棕色玻璃瓶,两瓶

车辆运输

车载冰箱,0~4℃保存 28d

2

铬(六价)

车辆运输

车载冰箱,0~4℃保存 30d

3

车载冰箱,0~4℃保存 180d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pH

pH

14

无机物

氰化物

车载冰箱,0~4℃保存 2d

15

石油烃类

石油烃(C10-40

车辆运输

车载冰箱,0~4℃保存 14d

土壤样品保存照片如下:

样品装箱

样品保存

    1. 地下水样品保存

地下水样品保存方法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方法技术规定》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执行。样品保存时间执行相关水质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规定。水样保存、容器的洗涤和采样体积技术指标见表7.1-2

样品保存包括现场暂存和流转保存两个主要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根据不同检测项目要求,应在采样前向样品瓶中添加一定量的保护剂,在样品瓶标签上标注检测单位内控编号,并标注样品有效时间。

2)样品现场暂存。采样现场需配备样品保温箱(内置冰冻蓝冰)和车载冰箱。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存放至车载冰箱内,样品采集当天不能运送(或寄送)至实验室时,样品需用冷藏柜在4℃温度下避光保存。

3)样品流转保存。样品应保存在车载冰箱内运送到实验室,样品的有效保存时间为从样品采集完成到分析测试结束。

结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将检测实验室规定的水样采集、保存及体积等技术指标列入下表

4-2   地下水样品的保存方法

序号

检测项目

采样体积

ml

容器

保护剂

保存期限

样品保存

条件

样品运输

方式

1

色度

100

G/P

——

12h

避光冷藏

车辆运输,车载冰箱保存

2

嗅和味

100

G

——

6h

避光冷藏

3

浑浊度

100

G/P

——

12h

避光冷藏

4

肉眼可见物

100

G

——

12h

避光冷藏

5

PH

100

G/P

——

12h

避光冷藏

6

总硬度

100

G/P

——

24h

避光冷藏

7

溶解性总固体

200

G/P

——

2 h

避光冷藏

8

硫酸盐

100

G/P

——

30d

避光冷藏

9

氯化物

200

G/P

——

30d

避光冷藏

10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1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车辆运输,车载冰箱保存

12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3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4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5

挥发酚

1000

G

采集后的样品应及时加磷酸酸化至pH4.0,并加适量硫酸铜,使样品中硫酸铜质量浓度约为1g/L

24h内进行测定

避光冷藏

1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500

G

24 h

24h

避光冷藏

17

耗氧量

200

G

——

2d

避光冷藏

18

氨氮

1000

G/P

加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2

24h

避光冷藏

19

硫化物

1000

G

采样前应先加乙酸锌-乙酸钠溶液,再加水样,每升中性水样加1 mL氢氧化钠溶液(4g/100mL),2 mL乙酸锌-乙酸钠溶液(50g乙酸锌和12.5g乙酸钠于1000mL水中),水样应充满瓶

7 d

避光冷藏

20

1000

P

硝酸酸化至PH 1-2

14d

避光冷藏

21

亚硝酸盐

200

G/P

——

24h

避光冷藏

22

硝酸盐

200

G/P

——

24h

避光冷藏

23

氰化物

1000

G/P

加氢氧化钠调节至pH≥12

24h

避光冷藏

24

氟化物

100

P

——

14d

避光冷藏

25

碘化物

500

G/P

加入氢氧化钠饱和溶液调节 pH 约为 12,尽快分析

24 h

避光冷藏

26

1000

G/P

水样为中性,按每升水样中加入5ml盐酸

14d

避光冷藏

27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28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车辆运输,车载冰箱保存

29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30

六价铬

500

G/P

加氢氧化钠调节PH约为8

24 h

避光冷藏

31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32

三氯甲烷

40*2

吹扫捕集瓶

——

14d

避光冷藏

33

四氯化碳

——

14d

避光冷藏

34

——

14d

避光冷藏

35

甲苯

——

14d

避光冷藏

36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37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38

500

P

加入适量硝酸将酸度调节至pH2

14d

避光冷藏

39

TPH

1000

G

加盐酸酸化至pH2

14d

避光冷藏

  1. 样品流转

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用相同的流转方式,主要分为装运前核对、样品运输、样品接受3个步骤。

1)装运前核对

样品管理员和质量检查员负责样品装运前的核对,要求样品与采样记录单进行逐个核对,检查无误后分类装箱,并填写样品保存检查记录单。如果核对结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由样品管理员向组长进行报告并记录。

样品装运前,填写样品运送单,包括样品名称、采样时间、样品介质、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和样品寄送人等信息,样品运送单用防水袋保护,随样品箱一同送达样品检测单位。

样品装箱过程中,要用泡沫材料填充样品瓶和样品箱之间空隙。样品箱用密封胶带打包

2)样品运输

样品流转运输应保证样品完好并低温保存,采用适当的减震隔离措施,严防样品瓶的破损、混淆或沾污,在保存时限内运送至样品检测单位。

样品运输应设置运输空白样进行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一个样品运送批次设置一个运输空白样品。

3)样品接收

样品检测单位收到样品箱后,应立即检查样品箱是否有破损,按照样品运输单清点核实样品数量、样品瓶编号以及破损情况。若出现样品瓶缺少、破损或样品瓶标签无法辨识等重大问题,样品检测单位的实验室负责人应在样品运送单特别说明栏中进行标注,并及时与采样工作组组长沟通。

上述工作完成后,样品检测单位的实验室负责人在纸版样品运送单上签字确认并拍照发给采样单位。样品运送单应作为样品检测报告的附件。

样品检测单位收到样品后,按照样品运送单要求,立即安排样品保存和检测。

    1. 土壤样品流转

本地块所有批次土壤样品采样、运输、样品接收时间见 4-3,土壤样品的装运前检查、核对及土壤样品运送见 4-4

4-3 土壤样品流转情况

点位编号

样品编号

采样日期

样品运输日期

样品接收日期

AT1

AT1003

2022.8.1

2022.8.1

2022.8.1

AT2

AT2005

2022.8.2

2022.8.2

2022.8.2

AT2024

2022.8.2

2022.8.2

2022.8.2

BT1

BT1003

2022.8.1

2022.8.1

2022.8.1

CT1

CT1004

2022.8.1

2022.8.1

2022.8.1

DT1

DT1005

2022.8.1

2022.8.1

2022.8.1

DT1010

2022.8.1

2022.8.1

2022.8.1

ET1

ET1003

2022.8.3

2022.8.3

2022.8.3

ET2

ET2003

2022.8.3

2022.8.3

2022.8.3

ET3

ET3003

2022.8.

2022.8.3

2022.8.3

ET4

ET4005

2022.8.2

2022.8.2

2022.8.2

ET4022

2022.8.2

2022.8.2

2022.8.2

FT1

FT1005

2022.8.2

2022.8.2

2022.8.2

FT1020

2022.8.2

2022.8.2

2022.8.2

FT1038

2022.8.2

2022.8.2

2022.8.2

FT2

FT2005

2022.8.2

2022.8.2

2022.8.2

FT2022

2022.8.2

2022.8.2

2022.8.2

 

 

4-4土壤样品的土壤样品的装运前检查、核对及土壤样品运送

样品保存检查记录单

样品运送单

    1. 地下水样品流转

本地块所有批次地下水样品采样、运输、样品接收时间见 4-5地下水样品的地下水样品的装运前检查、核对及地下水样品运送见 4-6

4-5   地下水样品流转情况

点位编号

样品编号

采样日期

样品运输日期

样品接收日期

ES1

ES1

2022.8.4

2022.8.4

2022.8.4

FS1

FS1

2022.8.4

2022.8.4

2022.8.4

FS1-P

GS1

GS1

2022.8.4

2022.8.4

2022.8.4

BJ1

BJ1

2022.8.4

2022.8.4

2022.8.4

4-6   地下水样品的土壤样品的装运前检查、核对及地下水样品运送

样品保存检查记录单

样品运送单

 

 

 

 

 

 

 

  1. 质量保证

样品采集、保存、在自行监测工作中的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和流转、样品分析测试等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制定并落实各项质控要求

  1. 采样质控
    1. 采样质控原则

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及布点图依次检查以下内容:

应按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和《河北省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现场调查采样技术指南》等要求开展样品采集。

    1. 采样质控内容

采样质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采样质量检查,包括采样方案检查、采样质量资料检查和采样质量现场检查。

      1. 采样方法检查

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及布点图依次检查以下内容:

  1. 布点区域、布点数量、布点位置、平行样点、采样深度是否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2. 不同点位样品采集类型和检测指标设置是否合理;

3)采样点是否经过现场核实;

4)布点记录信息表填写是否规范;

5)布点方案是否经专家论证通过并修改完善

      1. 采样质量资料检查

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依次检查以下内容:

1)采样方案的内容及过程记录表是否完整;

2)采样点检查:采样点是否与布点方案一致;

3)土孔钻探方法: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的完整性,通过记录单及现场照片判定钻探设备选择、钻探深度、钻探操作、钻探过程防止交叉污染以及钻孔填充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4)地下水(适用时,下同)采样井建井与洗井:建井、洗井记录的完整性,通过记录单及现场照片判定建井材料选择、成井过程、洗井方式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5)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集: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地下水采样记录单的完整性,通过记录单及现场照片判定样品采集位置、采集设备、采集深度、采集方式(非扰动采样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6)样品检查:样品重量和数量、样品标签、容器材质、保存条件、保存剂添加、采集过程现场照片等记录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7)密码平行样品、运输空白样品等质量控制样品的采集、数量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1. 采样质量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主要判断采样各环节操作是否满足《河北省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现场调查采样技术指南》及《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

    1. 本次采样质控

本次采样人员均为有多次重点行业土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采样经验的采样人员,采样严格按照采样质控要求进行采样外部质控由河北省地矿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进行监督,符合采样过程符合采样质控要求

  1. 样品保存与流转质控方案
    1. 样品保存与流转质控原则

土壤样品保存方法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相关技术规定执行。

地下水样品保存方法参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相关技术规定执行。

水土样品保存包括现场暂存和流转保存两个主要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根据不同检测项目要求,在采样前向样品瓶中添加一定量的保护剂,并在样品瓶标签上标注样品有效时间。

2)采样现场需配备样品保温箱,内置冰冻蓝冰。样品采集后要立即存放至保温箱内,样品采集当天不能寄送至实验室时,样品需用冷藏柜在 4℃温度下避光保存。

3)样品要保存在有冰冻蓝冰的保温箱内寄送或运送到实验室,样品的有效保存时间为从样品采集完成到分析测试结束

    1. 样品保存质控内容

1)承担采样任务的单位和检测实验室应配备样品管理员,严格按照《河北省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现场调查采样技术指南》、《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等技术规定要求保存样品。检测实验室应在样品所属地块调查工作完成前保留土壤样品,必要时保留样品提取液(有机项目)。

2)各级质量检查人员应对样品标识、包装容器、样品状态、保存条件等进行检查并记录。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质量检查人员应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指出,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督促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样品采集、流转和检测过程发现但不限于下列严重质量问题,应重新开展相关工作:

未按规定方法保存土壤和地下水样品;

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样品在保存过程被玷污

    1. 样品流转质控内容

1)对每个平行样品采样点位采集的平行样品,以密码方式送承担该地块样品分析测试任务的同一检测实验室进行比对分析。

2)负责样品发送和接收的单位(以下分别简称送样单位和接样单位)在样品交接过程中,应对接收样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样品运送单是否填写完整,样品标识、重量、数量、包装容器、保存温度、应送达时限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3)在样品交接过程中,送样单位如发现寄送样品有下列质量问题,应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必要时重新采集样品。接样单位如发现送交样品有下列质量问题,应拒收样品,并及时通知送样单位和质量控制实验室:

样品无编号、编号混乱或有重号;

样品在保存、运输过程中受到破损或沾污;

样品重量或数量不符合规定要求;

样品保存时间已超出规定的送检时间;

样品交接过程的保存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

样品经验收合格后,接样单位样品管理员应在样品交记录单上签字、注明收样日期。样品运送单纸版原件应作为样品检测报告附件,复印件返回送样单位。

  1. 平行样比对情况
    1. 土壤平行样品

采样质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采样质量检查,包括采样方案检查、采样质量资料检查和采样质量现场检查。

本地块共采集20个土壤样品,共采集平行样品2组,占地块总样品数的10%,高于要求的10%,因而满足相关要求。

本项目采集土壤现场平行样3组,分别为DT1-0.5米、FT2-0.5米,根据原样检测值与平行样检测值比对,平行样控制合格,具体平行样检测结果对比统计见下表

5-1   土壤现场平行样检测结果对比统计

土壤检测结果

筛选值(mg/kg)

点位名称

DT10.5m

DT10.5m-P

区间判定

FT20.5m

FT2

0.5m-P

区间判定

pH

/

——

8.39

8.23

达标

8.22

8.12

达标

60

mg/kg

7.95

7.45

达标

10.2

10.1

达标

65

mg/kg

0.26

0.27

达标

0.95

0.97

达标

18000

mg/kg

24

23

达标

59

61

达标

800

mg/kg

120

124

达标

685

670

达标

38

mg/kg

0.073

0.075

达标

0.215

0.212

达标

900

mg/kg

32

31

达标

37

33

达标

70

mg/kg

27.3

22.5

达标

30.8

26

达标

石油烃(C10-C40)

4500

mg/kg

10

10

达标

23

24

达标

2500

mg/kg

27

23

达标

59

55

达标

10000

mg/kg

911

685

达标

903

925

达标

2500

mg/kg

147

161

达标

453

437

达标

4500

mg/kg

0.058

0.061

达标

0.072

0.068

达标

 

    1. 地下水平行样品

本地块共采集4组地下水样品,采集平行样品1,占地块总样品数的25%,高于要求的10%,因而满足相关要求。

本项目采集地下水现场平行样1组,为FS1-P,根据原样检测值与平行样检测值比对,平行样控制合格,具体平行样检测结果对比统计见 5-2

5-2地下水现场平行样检测结果对比统计

分析指标

单位

FS1

FS1-P

标准值

区间判定

浑浊度

NTU

7

7

3

达标

pH

——

7.01

7.05

6.5-8.5

达标

总硬度

mg/L

815

815

450

达标

溶解性总固体

mg/L

954

952

1000

达标

μg/L

0.00348

0.00355

0.1

达标

μg/L

0.00082

0.00087

1

达标

μg/L

0.00086

0.00074

0.005

达标

ɑ放射性

Bq/L

0.08

0.118

0.5

达标

β放射性

Bq/L

0.267

0.227

1

达标

μg/L

0.00045

0.00044

0.002

达标

mg/L

0.26

0.3

0.5

达标

μg/L

0.0004

0.00037

0.005

达标

μg/L

0.0206

0.0196

0.7

达标

μg/L

0.00015

0.00017

0.02

达标

μg/L

0.0103

0.0116

0.05

达标

石油烃(C10-C40

mg/L

0.14

0.13

1.2

达标

  1. 实验室检测质控

本次调查采取的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主要是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通过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确保检测数据准确。

为确保样品分析质量,本项目样品分析单位选取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实验室河北浦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相关因子质控报告见附件检测报告)。

    1. 实验室空白

实验室空白检测结果反应了测试过程中仪器噪声、选用试剂、周围环境及操作过程等因素对样品测定产生的综合影响,直接关系到测定的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根据质控报告,空白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土壤实验室空白检测结果分析见 5-2,地下水实验室空白检测结果分析见 5-3

5-3   土壤实验室空白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项目

单位

样品编号

空白样品浓度

控制范围

结果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mg/kg

空白1

ND

0.01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空白2

ND

0.01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空白3

ND

0.01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试样空白

ND

0.01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六价铬

mg/kg

空白1

ND

0.5

合格

HJ 1082-2019

mg/kg

空白2

ND

0.5

合格

HJ 1082-2019

mg/kg

试样空白

ND

0.1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空白1

ND

0.002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空白2

ND

0.002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空白3

ND

0.002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空白1

ND

1

合格

HJ 491-2019

mg/kg

空白2

ND

1

合格

HJ 491-2019

mg/kg

空白1

ND

3

合格

HJ 491-2019

mg/kg

空白2

ND

3

合格

HJ 491-2019

mg/kg

空白1

ND

4

合格

HJ 491-2019

mg/kg

空白2

ND

4

合格

HJ 491-2019

mg/kg

空白1

ND

4

合格

HJ 491-2019

mg/kg

空白2

ND

4

合格

HJ 491-2019

mg/kg

空白1

ND

1.6

合格

HJ 803-2016

mg/kg

空白2

ND

1.6

合格

HJ 803-2016

mg/kg

空白3

ND

1.6

合格

HJ 803-2016

mg/kg

空白1

ND

0.16

合格

HJ 803-2016

mg/kg

空白2

ND

0.16

合格

HJ 803-2016

mg/kg

空白3

ND

0.16

合格

HJ 803-2016

氰化物

mg/kg

空白

ND

0.01

合格

HJ 745-2015

氰化物

mg/kg

空白

ND

0.01

合格

HJ 745-2015

氰化物

mg/kg

空白

ND

0.01

合格

HJ 745-2015

石油烃C10-C40

mg/kg

实验室空白1

ND

6

合格

HJ 1021-2019

mg/kg

实验室空白2

ND

6

合格

HJ 1021-2019

mg/kg

试样空白

ND

0.003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5-4地下水实验室空白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项目

单位

样品编号

空白样品浓度/吸光度

控制范围

结果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氰化物

mg/L

实验室空白1

0.001L

0.001

合格

HJ 823-2017

mg/L

实验室空白2

0.001L

0.001

合格

HJ 823-2017

mg/L

PA-22-07093-SK002

0.001L

0.004

合格

HJ 823-2017

mg/L

PA-22-07093-SK008

0.001L

0.004

合格

HJ 823-2017

μg/L

空白1

0.04L

0.04

合格

HJ 694-2014

μg/L

空白2

0.04L

0.04

合格

HJ 694-2014

μg/L

PA-22-07093-SK001

0.04L

0.04

合格

HJ 694-2014

μg/L

PA-22-07093-SK007

0.04L

0.04

合格

HJ 694-2014

六价铬

mg/L

PA-22-07093-SK003

0.004L

0.004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L

PA-22-07093-SK009

0.004L

0.004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L

PA-22-07093-SK005

0.02L

0.02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L

PA-22-07093-SK011

0.02L

0.02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μg/L

实验室空白

0.04L

0.04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4L

0.04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4L

0.04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12L

0.1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12L

0.1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12L

0.1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03L

0.03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3L

0.03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3L

0.03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08L

0.08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8L

0.08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8L

0.08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15L

0.15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15L

0.15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15L

0.15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02L

0.0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2L

0.0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2L

0.0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67L

0.67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67L

0.67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67L

0.67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12L

0.1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12L

0.1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12L

0.12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09L

0.09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9L

0.09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9L

0.09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05L

0.05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5L

0.05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5L

0.05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06L

0.06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6L

0.06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6L

0.06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11L

0.11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11L

0.11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11L

0.11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20L

0.2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20L

0.2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20L

0.2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06L

0.06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6L

0.06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6L

0.06

合格

HJ 700-2014

μg/L

实验室空白

0.04L

0.04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06

0.04L

0.04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22-07093-SK012

0.04L

0.04

合格

HJ 700-2014

石油烃C10-C40

mg/L

实验室空白

0.01L

0.01

合格

HJ 894-2017

 

    1. 检测方法及检出限

根据检测报告数据,检测方法检出限低于相关污染物风险筛选标准值;具体见 1-8 1-9

    1. 校核点

校核点一般用于标准曲线核查,采用有证标准物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过检测浓度与配制浓度的相对误差或比值来判断,根据质控报告,校核点质量控制全部符合要求,土壤校核点质量控制结果见 5-5、地下水校核点质量控制结果见 5-6

5-5土壤校核点质量控制结果

检测项目

单位

标准物质编号

校核结果

结果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检测

浓度

配制

浓度

相对误差%

控制

范围%

μg/L

PABW1029-2021

10.2

10.0

2.0

±5

合格

GB/T 22105.2-2008

μg/L

PABW1004-2021

0.524

0.500

4.8

±1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六价铬

mg/L

PABW0125-2022

0.522

0.500

4.4

±1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μg/L

PABW0502-2022

24.1

25.0

-3.6

±1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μg/L

PABW0178-2022

0.518

0.500

3.6

±5

合格

GB/T 22105.1-2008

mg/L

PABW0417-2022

1.02

1.00

2.0

±10

合格

HJ 491-2019

mg/L

PABW0348-2022

1.59

1.50

6.0

±10

合格

HJ 491-2019

mg/L

PABW0104-2022

2.54

2.50

1.6

±10

合格

HJ 491-2019

mg/L

PABW0793-2022

0.258

0.250

3.2

±10

合格

HJ 491-2019

μg/L

PABW0358-2022

47.9

50.00

-4.2

±10

合格

HJ 803-2016

μg/L

PABW0358-2022

49.8

50.00

-0.4

±10

合格

HJ 803-2016

氰化物

mg/L

PABW0635-2022

0.506

0.500

1.2

±5

合格

HJ 745-2015

氰化物

mg/L

PABW0635-2022

0.489

0.500

-2.2

±5

合格

HJ 745-2015

氰化物

mg/L

PABW0635-2022

0.512

0.500

2.4

±5

合格

HJ 745-2015

石油烃(C10-C40

mg/L

PABW0415-2021

481.048

465

3.5

±10

合格

HJ 1021-2019

石油烃(C10-C40

mg/L

PABW0415-2021

596.188

620

-3.8

±10

合格

HJ 1021-2019

μg/L

PABW0530-2022

4.83

5.00

-3.4

±1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5-6地下水校核点质量控制结果

检测项目

单位

标准物质编号

校核结果

结果

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检测

浓度

配制

浓度

相对误差%

控制

范围%

氰化物

mg/L

PABW0635-2022

0.0492

0.0500

-1.6

±10

合格

HJ 823-2017

μg/L

PABW0178-2022

0.499

0.500

-0.2

±20

合格

HJ 694-2014

六价铬

mg/L

PABW0125-2022

1.02

1.00

2.0

±1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L

PABW0302-2022

1.01

1.00

1.0

±1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石油烃C10-C40

mg/L

PABW0416-2021

1.61×103

1.55×

103

3.9

±20

合格

HJ 894-2017

μg/L

PABW0358-2022

51.6

50.0

3.2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0.7

50.0

1.4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1.6

50.0

3.2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1.0

50.0

2.0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49.6

50.0

-0.8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2.3

50.0

4.6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0.3

50.0

0.6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2.0

50.0

4.0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1.5

50.0

3.0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1.5

50.0

3.0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48.6

50.0

-2.8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0.8

50.0

1.6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2.2

50.0

4.4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0.3

50.0

0.6

±10

合格

HJ 700-2014

μg/L

PABW0358-2022

51.8

50.0

3.6

±10

合格

HJ 700-2014

 

    1. 实验室控制样品

实验室控制样品为标准质控样,标准质控样品是准确度控制的一种方式,通常采用市售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分析,土壤类质控样品采用GSS系列标准土进行质量控制,标准土前处理与分析检测与样品同步进行。实验室控制样品质控结果满足证书不确定要求。实验室控制样品质控结果见 5-7

 

5-7   实验室控制样品质控结果

检测项目

单位

控制样品编号

控制样品

结果评价

标准值极其不确定度

保证值范围

检测结果

mg/kg

PAZK0732-2022-1

10.6±0.8

9.811.4

10.4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10.6±0.8

9.811.4

10.2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0.13±0.01

0.120.14

0.12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0.13±0.01

0.120.14

0.14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21.6±1.2

20.422.8

21.7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21.6±1.2

20.422.8

21.4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0.052±0.006

0.0460.058

0.048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0.052±0.006

0.0460.058

0.049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21.6±0.8

20.822.4

21.6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28.5±1.2

27.329.7

27.9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65±2

63~67

65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65±3

62~68

66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21.6±0.8

20.822.4

20.9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28.5±1.2

27.329.7

28.5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65±2

63~67

67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65±3

62~68

65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580±12

568592

574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580±12

568592

585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11.3±0.5

10.811.8

11.5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11.3±0.5

10.811.8

11.1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1

0.067±0.006

0.0610.073

0.069

合格

mg/kg

PAZK0732-2022-2

0.067±0.006

0.0610.073

0.067

合格

 

    1. 实验室平行样品

实验室平行反应了检测精密度,可以检查同批样品测试结果的稳定性,根据质控报告,实验室平行样品满足质控要求,土壤实验室平行样品质控结果见 5-8 5-9地下水实验室平行样品质控结果见 5-10

5-8   土壤实验室平行样品质控结果1

检测项目

单位

样品编号

平行样品结果

控制范围

结果

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样品

结果

平行样

品结果

差值

pH

——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8.15

8.28

0.13

0.3

合格

HJ 962-2018

pH

——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8.28

8.11

0.17

0.3

合格

HJ 962-2018

注:“ND”表示未检出。

5-9土壤实验室平行样品质控结果2

检测项目

单位

样品编号

平行样品结果

控制范围%

结果

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样品

结果

平行样

品结果

相对偏差%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2.53

2.59

-1.2

±7

合格

GB/T22105.2-2008

mg/kg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0.63

0.62

0.8

±25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0.50

0.49

1.0

±25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六价铬

mg/kg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ND

ND

——

±20

合格

HJ 1082-2019

mg/kg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192

195

-0.8

±15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113

108

2.3

±15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0.040

0.039

1.3

±12

合格

GB/T22105.1-2008

mg/kg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59

60

-0.8

±20

合格

HJ 491-2019

mg/kg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41

42

-1.2

±20

合格

HJ 491-2019

mg/kg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94

96

-1.1

±20

合格

HJ 491-2019

mg/kg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442

440

0.2

±20

合格

HJ 491-2019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23

24

-2.1

±20

合格

HJ 491-2019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13

13

0.0

±20

合格

HJ 491-2019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77

79

-1.3

±20

合格

HJ 491-2019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287

281

1.1

±20

合格

HJ 491-2019

mg/kg

PA-22-07093-TR007

(实验室平行)

577

759

-13.6

±30

合格

HJ 803-2016

mg/kg

PA-22-07093-TR007

(实验室平行)

9.95

12.8

-12.5

±30

合格

HJ 803-2016

mg/kg

PA-22-07093-TR037

(实验室平行)

334

325

1.4

±30

合格

HJ 803-2016

mg/kg

PA-22-07093-TR037

(实验室平行)

7.28

6.90

2.7

±30

合格

HJ 803-2016

氰化物

mg/kg

PA-22-07093-TR008

(实验室平行)

ND

ND

——

±25

合格

HJ 745-2015

氰化物

mg/kg

PA-22-07093-TR022

(实验室平行)

ND

ND

——

±25

合格

HJ 745-2015

氰化物

mg/kg

PA-22-07093-TR040

(实验室平行)

ND

ND

——

±25

合格

HJ 745-2015

石油烃(C10-C40

mg/kg

PA-22-07093-TR032

(实验室平行)

9

11

-10.0

±25

合格

HJ 1021-2019

石油烃(C10-C40

mg/kg

PA-22-07093-TR040

(实验室平行)

15

14

3.4

±25

合格

HJ 1021-2019

mg/kg

PA-22-07093-TR001

(实验室平行)

0.112

0.118

-2.6

±2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mg/kg

PA-22-07093-TR039

(实验室平行)

0.062

0.068

-4.6

±2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5-10地下水实验室平行样品质控结果

检测项目

单位

样品编号

平行样品结果

控制范围%

结果

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样品

结果

平行样

品结果

相对偏差%

总硬度

mg/L

PA-22-07093-SZ001(实验室平行)

122

121

0.4

±2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氰化物

mg/L

PA-22-07093-SZ011(实验室平行)

0.001L

0.001L

——

±20

合格

HJ 823-2017

μg/L

PA-22-07093-SZ034(实验室平行)

0.04L

0.04L

——

±20

合格

HJ 694-2014

mg/L

PA-22-07093-SZ006(实验室平行)

0.10

0.10

0.0

±30

合格

环办土壤函[2017]1896-附件

 

    1. 加标样品

加标一般分为空白加标和基体加标,空白和基体样品中加入特定含量的有证标准物质,加标样品处理和分析过程同样品,通过加标回收率判断结果的准确度。根据质控报告,加标样品回收率满足标准要求。土壤加标样品质量控制结果见 5-11地下水土壤加标样品质量控制结果 5-12

5-11土壤加标样品质量控制结果

检测项目

单位

样品编号

加标

加标样品结果

结果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检测结果

控制范围%

样品

加标

样品

回收率%

六价铬

mg/kg

PA-22-07093-TR003

10.2

ND

11.2

110

70

130

合格

HJ 1082-2019

氰化物

mg/kg

PA-22-07093-TR008加标

0.11

ND

0.09

81.8

70

120

合格

HJ 745-2015

氰化物

mg/kg

PA-22-07093-TR022加标

0.11

ND

0.08

72.7

70

120

合格

HJ 745-2015

氰化物

mg/kg

PA-22-07093-TR040加标

0.11

ND

0.09

81.8

70

120

合格

HJ 745-2015

石油烃(C10-C40

mg/kg

实验室空白加标1

62

ND

50

80.6

70

120

合格

HJ 1021-2019

石油烃(C10-C40

mg/kg

实验室空白加标2

62

ND

59

95.2

70

120

合格

HJ 1021-2019

石油烃(C10-C40

mg/kg

PA-22-07093-TR004

67

10

67

85.1

50

140

合格

HJ 1021-2019

石油烃(C10-C40

mg/kg

PA-22-07093-TR034

51

14

53

76.5

50

140

合格

HJ 1021-2019

注:ND”表示未检出。

5-12地下水土壤加标样品质量控制结果

检测项目

单位

样品编号

加标

加标样品结果

结果评价

控制评价参考标准

检测结果

控制

范围%

样品

加标

样品

回收率%

氰化物

mg/L

PA-22-07093-SZ019

0.0500

0.001L

0.0495

99.0

70

120

合格

HJ 823-2017

石油烃C10-C40

mg/L

实验室空白加标样

1.53

0.01L

1.33

85.8

70

120

合格

HJ 894-2017

注:L”表示低于检出限。

    1. 样品有效性

样品均在保存有效期内完成样品分析工作。

综合上述,通过采样现场、样品流转以及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措施和平行样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的现场钻探采集、流转中的保存方式、保留时间、温度以及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均符合规定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实验室提供的分析数据是有效的,是适合于地块的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的。

  1. 土壤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土壤自行监测,共布设12个土壤采样点(其中场地内11个,背景点1个),采集土壤样品20组(包括平行样2组),送河北浦安检测有限公司进行分析检测。本次采样土壤中共检测重金属类12砷、镉、铜、铅、汞、镍、钴铬、锰、锌、银、六价铬pH、总石油烃、氰化物。相关污染物详细检出情况统计 6-1,检测数据见 6-2

6-1   自行监测相关污染物检出情况统计一览表

样品性质

因子类别

检出未超标

土壤

重金属

砷、镉、铜、铅、汞、镍、钴铬、锰、锌、银

其它

pH、总石油烃、氰化物

6-2   地块内土壤检出物质一览表

检测
项目

检测结果(mg/kg)、深度(m

AT1003

AT2005

AT2024

BT1003

CT1004

DT1005

DT1010

ET1003

ET2003

pH

8.22

7.97

8.04

7.91

8.33

8.39

8.2

8.25

8.09

8.16

5.34

3.52

5.21

3.1

7.95

4.45

1.35

33.2

0.62

0.98

0.6

0.9

0.56

0.26

0.47

0.37

1.09

60

50

54

58

54

24

23

131

176

194

281

246

553

111

120

125

126

201

0.052

0.031

0.026

0.035

0.044

0.073

0.062

0.024

0.152

42

47

58

28

23

32

27

14

27

13.2

41.3

18

20.8

18.2

27.3

11.4

7.09

18.2

石油烃(C10-C40)

17

17

29

53

34

10

10

42

55

95

51

68

67

43

27

43

34

58

788

881

950

897

642

911

668

330

776

441

182

136

409

292

147

120

119

746

0.115

0.105

0.086

0.145

0.073

0.058

0.068

0.067

0.138

6-2   地块内土壤检出物质一览表

检测
项目

检测结果(mg/kg)、深度(m

ET3003

ET4005

ET4022

FT1005

FT1020

FT1038

FT2005

FT2022

pH

8.2

8.11

8

8.43

8.5

8.36

8.22

8.07

2.56

6.42

4.75

5.03

4.8

5.75

10.2

5.71

0.5

3.46

3.54

0.76

0.56

0.5

0.95

0.85

24

88

117

42

35

36

59

56

110

578

491

12

16.5

17.2

685

668

0.04

0.965

0.855

0.023

0.02

0.02

0.215

0.054

13

32

47

26

43

40

37

31

35.9

20.3

18.3

44.1

16.1

17.6

30.8

17.7

石油烃(C10-C40)

14

31

32

17

10

14

23

19

78

47

49

69

59

50

59

53

502

827

751

603

613

636

903

836

284

666

597

142

80

106

453

373

0.065

0.112

0.101

0.065

0.057

0.066

0.072

0.059

 

  1. 检测值与评价标准对比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除六价铬未检出外,其他因子均有检出,具体检测值与评价标准对比分析结果 6-3

6-3   土壤检出因子检测值与评价标准对比分析结果

类别

因子

筛选值(mg/kg

最小值mg/kg

最大值mg/kg

检出数

检出率(%

超标率(%

最大占标率

重金属

60

1.35

33.2

17

100%

/

55.33%

65

0.26

3.54

17

100%

/

5.45%

18000

23.00

176

17

100%

/

0.98%

800

12.00

685

17

100%

/

85.63%

38

0.02

0.965

17

100%

/

2.54%

900

13.00

58

17

100%

/

6.44%

70

7.09

44.1

17

100%

/

63.00%

10000

80.00

746

17

100%

/

7.46%

2418

0.06

0.145

17

100%

/

0.01%

2500

27.00

95

17

100%

/

3.80%

26000

330.00

950

17

100%

/

3.65%

其它

pH

/

7.91

8.5

17

100%

/

/

石油烃

4500

10.00

55

17

100%

/

1.22%

注:上表仅对有检出的因子进行分析,检测值低于检出限的因子无需分析。

分析可知:除六价铬、氰化物未检出石油烃均有检出,但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检出率均为100%检出。检出最大值均未超过《河北省地方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0)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检出最大值为95mg/kg,未超过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中评价标准;pH虽有检出,但GB 36600-2018无相关标准值,暂不进行评价。

  1. 检测值与背景检测值对比分析
    1. 背景点检测数值

地块外布设外布设1个采样点位,共采集1个样品,测试项目为重金属类12种、pH、总石油烃、氰化物,检测结果如下表:

6-4   土壤背景点检出数据统计表

点位名称

检测

项目

检出值mg/kg

标准值mg/kg

超标率

%

最大占标率

标准来源

BJ

pH

8.04

/

/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

3.32

60

0

5.53%

0.13

65

0

0.20%

28

18000

0

0.16%

17.7

800

0

2.21%

0.026

38

0

0.07%

24

900

0

2.67%

20.4

70

0

29.14%

893

/

/

/

71

10000

0

0.71%

0.104

2418

0

0.00%

52

2500

0

2.08%

石油烃(C10-C40

16

4500

0

0.36%

注:以上仅给出土壤检出物质,未检出物质未在表中列出。

由上表分析可知:土壤背景点除六价铬、氰化物未检出,砷、铜、铅、汞、镍、钴、铬、锰、锌、银、六价铬、总石油烃有检出,但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

    1. 数据对比分析

本地块厂内污染物检出数据与背景点的对比分析按照分区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下:

 

6-5   厂内检出数据与背景点数据分析对比

 

厂内检出数据

背景值

发展趋势

检测

项目

标准值mg/kg

含量范围(mg/kg

最大值点位

检出率

%

超标率

%

pH

/

7.91~8.5

FT2

100

/

8.04

1.06

60

1.35~33.2

ET2

100

0

3.32

10.00

65

0.26~3.54

ET4

100

0

0.13

27.23

18000

23~176

ET2

100

0

28

6.29

800

12~685

FT2

100

0

17.7

38.70

38

0.02~0.965

ET4

100

0

0.026

37.12

900

13~58

AT2

100

0

24

2.42

70

7.09~44.1

FT1

100

0

20.4

2.16

/

330~950

AT2

100

0

893

1.06

10000

80~746

ET2

100

0

71

10.51

2418

0.057~0.145

BT1

100

0

0.104

1.39

2500

27~95

AT1

100

0

52

1.83

石油烃(C10-C40

4500

10~55

ET2

100

0

16

3.44

通过上表可以分析,六价铬未检出,其他均有检出,pH、锰、银没有明显累积外,其他检出因子均出现累计现象,但其检出值远远小于标准限值,铬最大值点位出现AT1,镍累积率为2.42为最大值点位出现在AT2;砷、铜、锌、石油烃最大值点位出现在ET2,镉、汞最大值点位出现在ET4;钴累积率为2.16,最大值点位出现在FT1

  1. 检测值与前三年检测值变化趋势

2020年、2021年度自行监测对土壤中砷、镉、六价铬、铜、汞、铅、镍、钴、锌、锰、银等重金属因子进行采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除六价铬未检出外,砷、镉、铜、汞、铅、镍、锌、锰、钴、银等重金属因子均有检出,对比《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砷、镉、铜、汞、铅、镍、钴等因子检出浓度均未超出选用的筛选值。

本地块厂内污染物检测值与20202021检测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下:

 

 

 

6-6   近三年检测结果分析对比

序号

因子

筛选值(mg/kg

2020

2021

2022

累积性分析

最大值(mg/kg

最大占标比

最大值(mg/kg

最大占标比

最大值(mg/kg

最大占标比

2020累积性

2021累积性

1

60

45.5

75.83%

33

55.00%

33.2

55.33%

0.73

1.01

2

65

4.31

6.63%

4.6

7.08%

3.54

5.45%

0.82

0.77

3

18000

482

2.68%

160

0.89%

176

0.98%

0.37

1.10

4

38

1.18

3.11%

0.997

2.62%

0.965

2.54%

0.82

0.97

5

800

744

93.00%

748

93.50%

685

85.63%

0.92

0.92

6

900

43

4.78%

58

6.44%

58

6.44%

1.35

1.00

7

70

65.7

93.86%

65.5

93.57%

44.1

63.00%

0.67

0.67

8

10000

2010

20.10%

899

8.99%

746

7.46%

0.37

0.83

9

26000

1140

4.38%

1140

4.38%

950

3.65%

0.83

0.83

10

2418

0.17

0.01%

0.162

0.01%

0.145

0.01%

0.85

0.90

11

石油烃

4500

8

0.18%

1550

34.44%

55

1.22%

0.04

0.04

 

 

  1. 重金属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根据上表2020年与2021年检测数据中重金属检测最大值对比可知,各重金属检测数据均没有太大变化,处于稳定趋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无明显累计。

2氰化物、六价铬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由于2021年仅尾矿库氰化物有检出,检出结果为0.03mg/kg,远远小于筛选值,2022氰化物六价铬均未检出故不进行累积性分析。

3总石油烃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2020年自行监测仅对库房区域(1F01)土壤点位总石油烃进行检测2021年、2022各检测点位均有总石油烃检出,且远低于筛选值

  1. 土壤检测结果整体分析结论

综合以上,2022土壤检测结果通过与标准值对比可知,除六价铬未检出外,其他检测因子均有检出,除六价铬、氰化物未检出石油烃均有检出,但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检出率均为100%检出。检出最大值均未超过《河北省地方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0)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检出最大值为95mg/kg,未超过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中评价标准;pH虽有检出,但GB 36600-2018无相关标准值,暂不进行评价

通过与背景值对比分析可知,六价铬未检出,其他均有检出,pH、锰、银没有明显累积外,其他检出因子均出现明显累计现象,铬最大值点位出现AT1,镍累积率为2.42为最大值点位出现在AT2,;砷、铜、锌、石油烃最大值点位出现在ET2,镉、汞最大值点位出现在ET4,可能是由于尾矿砂转运过程中尾砂遗撒、泄露造成的重金属含量升高;钴累积率为2.16,最大值点位出现在FT1

通过近三年数据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中并未出现明显累计现象,氰化物、六价铬在2022年度各点位均未检出,对比总石油烃检出结果,未出现明显累计现象

 

  1. 地下水检测结果分析

地块内共布设4个地下水监测井其中场地内3个,背景点1采集地下水样品5个(包括平行样1组),获取地下水样品送至河北浦安检测实验室检测,测试项目为:浑浊度、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铜、锌、氰化物、汞、砷、镉、六价铬、铅、总ɑ放射性、总β放射性硼、锑、钡镍、钴、钼、银、铊、铬、石油烃(C10-C40),地块地下水检出因子检测结果见下表。

7-1   地下水检出物质分析一览表

地下水检测结果

点位名称

ES1

FS1

GS1

分析指标

单位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

浑浊度

NTU

7

7

6

pH

——

7.22

7.01

7.35

总硬度

mg/L

727

815

252

溶解性总固体

mg/L

968

954

380

mg/L

0.00908

0.00348

0.00654

mg/L

0.00039

0.00082

0.0044

mg/L

0.00419

/

0.0385

mg/L

0.00023

/

0.00074

mg/L

0.00009

0.00086

0.00145

mg/L

/

/

0.00178

ɑ放射性

Bq/L

0.086

0.08

0.091

β放射性

Bq/L

0.157

0.267

0.359

mg/L

0.00015

0.00045

/

mg/L

0.05

0.26

0.05

mg/L

0.00061

0.0004

0.00068

mg/L

0.0423

0.0206

0.0416

mg/L

0.00019

0.00015

0.00014

mg/L

0.0146

0.0103

0.00102

mg/L

0.00207

/

0.00853

石油烃(C10-C40

mg/L

0.15

0.14

0.11

注:以上仅给出地下水检出物质,未检出物质未在上表中列出

 

  1. 检测值与评价标准对比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地下水检测因子中,氰化物、汞、六价铬、银、铊、铬未检出外,其他检出因子检测值与评价标准对比分析结果见下表。

7-2   地下水检出因子检测值与评价标准对比分析结果

因子

筛选值(mg/L)

最小值(mg/L)

最大值(mg/L)

检测数

检出数

检出率(%

最大占标率%

浑浊度

3

6

7

3

3

100

233.33

pH

 6.5-8.5

7.01

7.35

3

3

100

/

总硬度

450

252

815

3

3

100

181.11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380

968

3

3

100

96.80

0.1

0.00348

0.00908

3

3

100

9.08

1

0.00039

0.0044

3

3

100

0.44

1

0.00419

0.0385

2

3

66.7

3.85

0.01

0.00023

0.00074

2

3

66.7

7.40

0.005

0.00009

0.00145

3

3

100

29.00

0.01

0.00178

0.00178

1

3

33.3

17.80

ɑ放射性

0.5

0.08

0.091

3

3

100

18.20

β放射性

1

0.157

0.359

3

3

100

35.90

0.002

0.00015

0.00045

2

3

66.7

22.50

0.5

0.05

0.26

3

3

100

52.00

0.005

0.0004

0.00068

3

3

100

13.60

0.7

0.0206

0.0423

3

3

100

6.04

0.02

0.00014

0.00019

3

3

100

0.95

0.05

0.00102

0.0146

3

3

100

29.20

0.07

0.00207

0.00853

2

3

66.7

12.19

石油烃(C10-C40

1.2

0.11

0.15

3

3

100

12.50

注:以上仅给出地下水检出物质,未检出物质未在上表中列出

分析可知:地下水检测结果通过与标准值对比可知,浑浊度、总硬度、检出最大值超过标准值,且均为非特征污染物,是由于项目地处山区,地质环境差异大导致其检测结果高于标准限值。其他检测因子最大值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水限值标准。

  1. 检测值与背景检测值对比分析

地块外共布设个1地下水监测井,获取地下水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测试项目为:浑浊度、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铜、锌、氰化物、汞、砷、镉、六价铬、铅、总ɑ放射性、总β放射性硼、锑、钡镍、钴、钼、银、铊、铬、石油烃(C10-C40。本次自行监测地下水检测值与背景检测值对比分析见下表。

7-3地下水检测值与背景检测值对比分析

检测项目

厂内检出数据

背景值

累计率

标准值mg/kg

地块内最大值mg/kg

最大占标率

最大值出现点位

浑浊度

3

7

233.33

ES1

15

0.47

pH

 6.5-8.5

7.35

/

GS1

7.4

0.99

总硬度

450

815

181.11

FS1

122

6.68

溶解性总固体

1000

968

96.80

ES1

188

5.15

0.1

0.00908

9.08

ES1

0.008

1.135

1

0.0044

0.08

GS1

0.00042

10.48

1

0.0385

0.42

GS1

0.67L

/

0.01

0.00074

2.30

GS1

0.12L

/

0.005

0.00145

17.20

GS1

0.05L

/

0.01

0.00178

0.00

GS1

0.09L

/

ɑ放射性

0.5

0.091

17.20

GS1

0.083

1.10

β放射性

1

0.359

26.70

GS1

0.2

1.80

0.002

0.00045

22.50

FS1

0.04L

/

0.5

0.26

52.00

FS1

0.1

2.60

0.005

0.00068

12.20

GS1

0.00019

3.579

0.7

0.0423

6.04

ES1

0.0199

2.126

0.02

0.00019

0.95

ES1

0.00016

1.188

0.05

0.0146

29.20

ES1

0.00006

243.333

0.07

0.00853

2.96

GS1

0.00288

2.962

石油烃(C10-C40

1.2

0.15

12.50

ES1

0.11

1.36

 

通过上表可以分析,背景点的浑浊度超过标准限值,其他检出因子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类标准地块内检测最大值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铜、β放射性、硼、锑、钡、钴、钼累计超过1.5,其中硼最大值出现点位为FS1钡、钴最大值出现点位为ES1β放射性、锑最大值出现点位为GS1累计虽超过1.5,但其检出值远远小于标准限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最大值不仅较背景值有明显升高,且超过标准限值,由于项目地处山区,地质环境差异大导致其检测结果高于背景值

  1. 检测值与前三年检测值变化趋势

2020年共布设地下水采样点3个,分别位于尾矿库、选矿冶炼车间和库房,检测因子为:砷、汞、铅、锌、锰、铜、镍、镉、钴、六价铬、银以及氰化物、总石油烃(TPH),故仅针对2020年检测因子进行累积性分析。

2021共布设4个地下水监测井其中场地内3个,背景点1采集地下水样品5个(包括平行样1组),测试项目为:地下水常规35+镍、镉、钴、银TPH

根据2020地下水检测结果可知,除六价铬、砷在所有点位未检出外,氰化物、银、汞、总石油烃等因子在2C012F01均未检出。2E01点位地下水中氰化物、钴、汞检出浓度相对较高。2C01点位地下水中锰、钴检出浓度相对较高。2F01点位地下水中锌、铅相对较高,总石油烃未检出。上述检出因子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类标准。2020年数据对比分析见下表。

 

 

7-4   地下水检测值与2020检测值对比分析

检测因子

标准值(mg/l

2020

2021

2022

2020累积性分析

2021累积性分析

尾矿库下游

库房

选矿冶炼车间下游 

尾矿库下游

库房

选矿冶炼车间下游 

尾矿库下游

库房

选矿冶炼车间下游 

尾矿库下游

库房

选矿冶炼车间下游 

尾矿库下游

库房

选矿冶炼车间下游 

2C01

2F01

2E01

2C01

2F01

2E01

ES1

GS1

FS1

ES1

GS1

FS1

ES1

GS1

FS1

1

0.00013

0.00594

0.00009

0.00036

0.00456

0.0001

0.00039

0.0044

0.00082

3.00

0.74

9.11

1.08

0.96

8.20 

0.1

0.00916

0.00892

0.00234

0.00874

0.00642

0.00289

0.00908

0.00654

0.00348

0.99

0.73

1.49

1.04

1.02

1.20

0.02

0.00022

0.00114

0.00055

0.00018

0.00013

0.00017

0.00019

0.00014

0.00015

0.86

0.12

0.27

1.06

1.08

0.88

1

0.00393

0.0796

0.00082

0.00335

0.0421

0.67L

0.00419

0.0385

/

1.07

0.48

/

1.25

0.91

/

0.01

/

0.00279

/

/

0.00203

0.09L

/

0.00178

/

/

0.64

/

/

0.88

/

0.005

0.0001

0.0019

0.00011

0.00011

0.00163

0.00066

0.00009

0.00145

0.00086

0.90

0.76

7.82

0.82

0.89

1.30

0.01

/

/

/

/

/

/

0.00023

0.00074

/

/

/

/

/

/

/

0.05

0.0242

0.00122

0.0217

0.0151

0.00103

0.0143

0.0146

0.00102

0.0103

0.60

0.84

0.47

0.97

0.99

0.72

总石油烃

1.2

/

/

0.05

0.12

0.11

0.12

0.15

0.11

0.14

/

/

2.80

1.25

1.00

1.17

 

 

由上表可知,对比2020年数据进行累积性分析,尾矿库下游点位铜的累积性均超过1.5,尾矿冶炼车间下游点位铜、镉、总石油烃累积性均超过1.5,但其检出值远远小于标准限值;对比2021年数据进行累积性分析,除铜以外,检出因子未有明显累计效应。分析原因可能是采样点位偏移导致数值波动。

  1. 地下水检测结果整体分析结论

综合以上,地下水检测结果通过与标准值对比可知,浑浊度、总硬度、检出最大值超过标准值,且均为非特征污染物,是由于项目地处山区,地质环境差异大导致其检测结果高于标准限值。其他检测因子最大值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水限值标准。

背景点的浑浊度超过标准限值,其他检出因子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类标准地块内检测最大值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铜、β放射性、硼、锑、钡、钴、钼累计超过1.5,其中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由于地质原因导致超标,其他出现累计因子其检出数值远远小于标准限值。

对比2020年数据进行累积性分析,尾矿库下游点位铜的累积性均超过1.5,尾矿冶炼车间下游点位铜、镉、总石油烃累积性虽超过1.5,但远远小于标准限值;对比2021年数据,检出因子未有明显累计效应。

 

  1.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地块位于石家庄市灵寿县陈庄镇龙门沟村,根据检测结果,地块污染状况分析:

1)土壤

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地块内共布设共布设12个土壤采样点其中场地内11个,背景点1个),共检测样品20组(包括平行样2组)获取地块内有代表性土壤样品送实验室检测,检测项目为砷、镉、铜、铅、汞、镍、钴、铬、锰、锌、银、六价铬pH、总石油烃、氰化物,在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地块内除六价铬、氰化物未检出石油烃均有检出,但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检出率均为100%检出。检出最大值均未超过《河北省地方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13/T5216-2020)表1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未超过《北京市地方标准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1中工业/商服用地筛选值要求;pH虽有检出,但GB 36600-2018无相关标准值,暂不进行评价。

土壤背景点除六价铬、氰化物未检出,砷、铜、铅、汞、镍、钴、铬、锰、锌、银、六价铬、总石油烃有检出,但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对比背景点除pH、锰、银没有明显累积外,其他检出因子均出现累计现象,但检出值远远小于标准限值,铬最大值点位出现AT1,镍累积率为2.42为最大值点位出现在AT2;砷、铜、锌、石油烃最大值点位出现在ET2,镉、汞最大值点位出现在ET4;钴累积率为2.16,最大值点位出现在FT1

通过近三年数据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中并未出现明显累计现象,氰化物、六价铬在2022年度各点位均未检出,对比总石油烃检出结果,与2020年出现明显累计现象。

2)地下水

依据检测结果,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地块内共布设4个地下水监测井其中场地内3个,背景点1,获取地下水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测试项目为:浑浊度、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铜、锌、氰化物、汞、砷、镉、六价铬、铅、总ɑ放射性、总β放射性硼、锑、钡镍、钴、钼、银、铊、铬、石油烃(C10-C40

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地下水检测结果通过与标准值对比可知,浑浊度、总硬度检出最大值超过标准值,且均为非特征污染物,是由于项目地处山区,地质环境导致其检测结果高于标准限值。其他检测因子最大值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类水限值标准。

背景点的浑浊度超过标准限值,其他检出因子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类标准地块内检测最大值中,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铜、β放射性、硼、锑、钡、钴、钼累计超过1.5,其中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由于地质原因导致超标,其他出现累计因子其检出数值远远小于标准限值

通过对比2020年数据进行累积性分析,尾矿库下游点位铜的累积性均超过1.5,尾矿冶炼车间下游点位铜、镉、总石油烃累积性虽超过1.5,但远远小于标准限值;对比2021年数据进行累积性分析,检出因子均未有明显累计效应。

  1. 建议

本次调查土壤检测结果显示各检测因子均未超标,因此该地块污染风险性较低,基于现场踏勘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 本地块厂内土壤检测结果2021年检测结果比较,各重金属检测数据均没有太大变化,处于稳定趋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无明显累计

2、根据地块内地下水检测结果,地块内地下水检出因子浑浊度、总硬度超过标准限值,同时背景点同样超标,分析为地质原因造成;对比2021年数据分析,尾矿库下游点位铜的累积性均超过1.5,尾矿冶炼车间下游点位铜、镉、总石油烃累积性虽超过1.5,虽然远远小于标准限值,但企业应加强尾矿库及尾矿冶炼车间的管理

3公司运营期间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1)本次调查地块内建设有4口监测井,定期对监测井地下水进行监测。

2)根据环保部门要求,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监控污染物变化情况。

3)确保地块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防止生产污水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4)定期对企业重点区域地面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地面裂缝等相关情况要及时处理。

3、地块所属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制定环保管理制度,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避免土壤、地下水污染。

 

附件

附件1、专家意见

附件2营业执照

附件3外部质控确认单

附件4、现场采样照片

附件5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

附件6、地下水采样井洗井记录单

附件7、地下水采样记录单

附件8样品保存检查记录单及样品运送单

附件9样品流转

附件10钻孔柱状图

附件11实验室资质认定证书

附件12检测报告(包含质控报告)

 

附件1、专家意见

 

 

附件2营业执照

 

附件4、现场采样照片

AT1

AT2

BT1

CT1

DT1

ET1

ET2

ET3

ET4

FT1

FT2

BJ

 

 
 

附件10实验室资质认定证书

2022年11月14日